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会宁考察学习
为了弘扬甘于吃苦,乐于吃苦,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激发我校广大党员的爱国热情,学习和借鉴会宁一中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我校教 育教学质量, 11月28日,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红色圣地、“高考状元县”——甘肃会宁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和学习。 会宁是国家级贫困县,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却是闻名全国的教育强县、教育名县,创造了高考神话,全县上下形成了“要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只有 走上大学这条路”的共识。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县累计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四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两百余人,获硕士学位的两千余人。会宁教育 取得如此的成绩,是会宁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的必然结果,是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学生乐学和教师乐教的“三苦两乐”精神的必然 结果。 上午,我校全体党员参观考察了会宁一中,会宁一中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发达地区相比,虽然没有优越的教学条件,也没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却培养出大量的人才,仅2008年高考本科上线达1108人,3人考入清华大学。 我校全体党员在会宁一中郑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学生餐厅、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详细查看了实验设备的制作和校园环境建设。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党员们观看了会宁一中“追求卓越”电视片,电视片从六个方面(“追求卓越”从基础设施抓起、从管理抓起、从教育教学抓起、从教师队 伍抓起、从教育科研抓起、从育人环境抓起)反映了会宁一中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情况,随后郑焕明校长介绍了会宁一中在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复评过程中 坚持的标准和新增的有关新课改的相关内容。他说,2009年甘肃省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此次复评增设了要求学校进行新课改的前期准备工作,即成立相应的机 构、教师队伍的准备、教学条件的准备。复评中补充的标准,即教学质量(包括高考升学率、学业提高率、会考合格率和优良率),学校规模的逐年提高,教学、公 用、个人经费的增长,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和学生发展的自我评价、评估报告等。复评过程主要采取看(看校园环境)、查(查阅各种档案资料)、问(问老 师、问学生)、访(访问各科室,全面检查教师教案、听课交流记录等)、调研(教师座谈、学生座谈、家长座谈、帮扶学校的座谈,了解对学校的认可度、评价 度)的方式进行,形成复评报告。接着郑校长还向大家介绍了会宁一中的学校管理、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等相关情况。董校长在最后的讲话中对会宁 一中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要学习会宁一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会宁教育的“三苦”精神,努力搞好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下午,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红军会宁会师纪念馆和会师楼。讲解员对“会师塔”的象征意义、每一件纪念文物的来历、每一幅宣传画的故事以及那段历史都进 行了非常完整的回顾和讲述。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与期盼,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景仰,每个党员都认真聆听讲解,并认真地做笔记,还把在参观过程中看到的许多 实物拍摄下来,深刻体会革命前辈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最后,全体成员又来到了会宁桃花山,这里是红军革命长征路的微缩景园。雪山草地、瑞金 白塔、遵义会议会址、泸定桥、腊子口、延安宝塔等在长征途中著名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或转折点的革命纪念地在这里重现。讲解员对部分微缩景观进行了细致讲 解,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以及长征胜利的艰辛。 看着一件件革命岁月留下的珍贵文物,听着一段段红军将士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缅怀革命先烈,重走长征路。一天的参观学习,大家普遍认为受到了极大的教育,纷纷表示从中真切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斗争的艰难困苦,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近年来,党支部始终重视加强党员的爱国教育,把党组织生活真正落到实处,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让所有党员无论在思想还是行动上都有所提高, “重温革命地,进行红色教育”,只是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一部分,今后学校党支部还将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