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于积累,“语”出华章——高一年级“陇上雪”杯成语大赛圆满落幕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盛夏的风裹着槐香漫过校园,一场以“成语”为纽带的文化盛宴在大数据中心温情上演。5月27日17时,由高一语文备课组精心策划的“成”于积累,“语”出华章——高一年级“陇上雪”杯成语大赛准时启幕,20个班级代表队以“成语”竞技,不仅是对中华成语智慧的深情回望,更以青春的姿态诠释了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以文化为舟,溯成语之源
成语,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凝练的明珠。它或源于经史子集的智慧沉淀,或取自民间传说的口耳相传,短短数字间,藏着历史的烟云、哲理的光芒与生活的温度。本次大赛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为核心,旨在让同学们在竞技中触摸文化根脉,在合作中凝聚班级力量,既是对经典的致敬,亦是对青春的邀约。
四关逐鹿,展少年风采
本次大赛采用“累计积分制”,分“词海连珠”“胸有成竹”“你演我猜”“终极挑战”四个环节,从知识储备到临场反应,从默契配合到思维敏捷度,全方位考验参赛选手的综合素养。
第一关:词海连珠·接龙续文脉


作为必答题环节,“词海连珠”以成语接龙的形式展开——选手们从容应对:有的微蹙眉头却迅速报出答案,有的目光笃定、脱口成诵,连场下观众都忍不住轻声跟读。少年们以接龙为线,将散落的成语串成文化珠链,让“一字连一字”的游戏,变成了“一脉传一脉”的传承。
第二关:胸有成竹·看图探玄机


抢答牌如红旗招展,赛场气氛陡然升温。“胸有成竹”环节以“看图猜成语”的形式呈现,屏幕上依次闪现题目,“请抢答!”话音刚落,数个抢答牌几乎同时举起——这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此环节中,图片成了打开成语世界的钥匙,少年们以眼观画、以心会意,让静态的文字在动态的画面中“活”了过来。
第三关:你演我猜·默契见真章


若说前两关是“静”的智慧,第三关则是“动”的趣味。一时间,舞台上的动作千奇百怪,场下的笑声此起彼伏,连评委老师都忍不住跟着比划。这场用肢体“说话”的游戏,让成语从书本里“跳”到了现实中,也让整个赛场浸在文化与欢乐的暖潮里。选手们用肢体为成语“配音”,用表情为文化“上色”,既考验表达力,更让“纸上的成语”活化成了舞台上的戏码。
第四关:终极挑战·提示破谜题


最扣人心弦的当属“终极挑战”。此环节中,规定时间内根据提示猜成语,题目难度升级。空气里浮动着智性的张力,屏幕上的题目以“释义+尾字”为双轨线索铺陈开来——前半句是对成语内核的精准提炼,后半句是画龙点睛的尾字提示。选手们的目光紧盯着屏幕,大脑正以“解码”速度运转,释义是引,尾字是锚,最终将散落的文化碎片串联成完整的智慧链条——原来每个成语的诞生,都是意义与形式的完美契合,恰如其分地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凝练与精妙。
余韵未尽,观众抢答掀热潮
比赛环节的余温还未散去,观众席已从安静的观赛状态悄然翻涌成一片跃动的海洋。原本端坐在座椅上的身影纷纷前倾——目光紧紧锁住主持人,仿佛要把“我想参与”四个字刻进眼神里。主持人“请抢答!”话音未落,手臂如春笋般争先恐后地刺破空气,有人因抢得先机而握拳轻振,有人因慢了半拍而懊恼地拍腿……笑声、讨论声在天花板下漫开,此时的大数据中心,不再是选手的专属舞台,而是所有人与成语的温情对谈——文化的魅力,正从台上的聚光灯里,流进每一双发亮的眼睛,融入每一次热切的举手,最终在全场的热闹里,酿成最鲜活的传承。
以奖为信,文化传承有“陇”共赏
经过四个环节的激烈角逐,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奖仪式上,定西宽粉知名品牌“陇上雪”赞助的奖品被郑重交到选手手中。“陇上雪”用实际行动助力文化教育,让更多青春力量看见传统的魅力,这份来自陇原大地的心意,不仅是对智慧的嘉奖,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温暖注脚。




暮色渐浓,大数据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这场历时一小时的成语大赛,在积分表上留下了数字的高低,更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当少年们带着对成语的新认知走出赛场,他们的脚步里,有对传统的敬意,更有对未来的底气——因为他们知道,那些穿越千年的智慧,从未褪色,而是正以青春的方式,继续生长。
【撰稿:高一年级语文组 审核:刘顺义 监审:肖进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