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 / 服务管理

家校协同,专业赋能,共筑校园“舌尖安全”防线

——我校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食堂管理质效

新学期新征程,为全力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与健康”,我校高度重视食堂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深入贯彻落实校长“五个一”食品安全管理要求,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全面提升食堂餐饮服务保障水平,营造安全、放心、满意的就餐环境,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防护体系和学校主体责任落实、家长社会协同监督、专业力量指导支撑的多维共治格局。

一、未雨绸缪,开学前安全排查筑牢基础

食品安全,源头是关键。学校将食品安全置于开学准备工作的首要位置,开学前夕在校长亲自部署下,总务处、膳食委员会、校医室联合对食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安全卫生大排查。对厨房设备、环境卫生、库存清理、消防设施、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等环节进行了逐一细致检查,确保所有环节符合规范要求,为新学期安全供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源头管控,大宗食材采购引入专业监督

严把食材源头关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一步。我校将安全管理关口大幅前移。在年度大宗食材(米、面、油、肉等)采购招标的关键阶段,学校不仅严格履行招标程序,更创新性地主动邀请属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员,与学校采购工作组共同深入参与报价的食材供应商生产仓储一线进行实地查看。

考察过程中,市场监管人员从专业角度,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工艺、质量管控体系、产品检验报告和溯源能力等进行了全面、权威的评估和指导。学校考察组则重点聚焦于食材的品质、价格及服务的可持续性。这种“专业监管+学校主体”的联合考察模式,极大提升了供应商选择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为选定最优质、最安全、最可靠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双重保障,从源头上为食品安全增添了“双保险”。

三、家校共治,现场办公汇聚多方智慧

9月16日下午学校组织召开本学期食品安全暨食堂管理校长现场办公会议。会议特邀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代表共同参与,与总务处、食堂运营服务承包企业及学生代表面对面沟通,现场研究制定解决方案,限时整改,形成了高效协同的治理格局。

会议首先现场对食堂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然后针对检查问题进行反馈,围绕菜品优化、价格调控、服务提升等议题进行坦诚沟通、共商对策。学生代表反馈如菜品种类、排队时间、饭菜营养搭配、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食堂责任人现场表态和提出整改措施,校长用“三个坚持”表明态度,有效提升了管理决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形成了家校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四、专业赋能,巧用家长资源开展精准培训

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中的专业资源,特别邀请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中从事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专家代表,为全体食堂从业人员举办了一场针对性极强的食品安全专业培训。这位“家长教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学校实际,围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近两年发生的七个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从法律法规、操作规范、风险点控制、餐具消毒、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培训既有警示教育又有实操指导,为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责任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闭环管理,学生满意度评价驱动持续改进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餐体验,建立了常态化的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与反馈机制。通过定期向学生发放问卷,广泛征集对菜品口味、种类、价格、服务及环境的评价。总务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迅速向食堂运营方反馈结果并督促整改,同时通过公示栏等方式向学生公布改进情况,形成了“收集-反馈-整改-回应”的闭环管理模式,驱动食堂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通过一系列创新且扎实的举措,我校食堂管理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从内部管理到外部监督、从专业支撑到家校共治的全方位覆盖,形成了“学校主体负责、家委参与监督、学生反馈评价、部门联动监管”的共治格局。学校今后将继续坚守安全底线,不断提升膳食质量与服务水准,全力守护好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和健康”。

(撰稿:李晓刚 审核:姚海军 监审:水晶)

上一个: